近日,不少居民向“新民帮侬忙”反映,小区里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的充电费用大幅上涨,大家直呼“贵到吃不消”。
以前,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大多按充电时长收费;如今,计价方式却五花八门,有的按时计费,有的按功率计费,价格也涨了一大截。有运营公司把上海去年9月下发的《关于规范我市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》当作“涨价依据”。
通知本意是打破“模糊收费”乱象,推动价费分离、明码标价,让居民消费得明明白白,特别强调了运营公司要兼顾公共服务的民生属性,合理制定充电服务价格。一些公司却把电动自行车充电费当成了“唐僧肉”,找各种理由涨价,甚至在物业并未收费的情况下,以物业收费为由抬高费用。
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费用上涨,究竟是“成本所需”还是“借机涨价”,相关部门应依据通知精神严格监管。目前,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费已形成分级机制,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技术更简单、维护成本更低,服务费却反超,这显然违背市场逻辑。
事关民生的收费项目,不能陷入“公共利益”与“市场逐利”的博弈。社区应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多家运营公司竞争,并征求居民意见,或由街道、业委会统筹建设公益充电桩,打破“涨价—弃用—乱充”的恶性循环,让居民安心充电、安全出行。
天宇优配-国内前十的证券公司-股票杠杆交易平台哪个好-深圳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