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,张瑜是个挺特别的人物。她是80、90年代红极一时的演员,靠着《庐山恋》拿了不少奖,成了那一代人的偶像。可到了66岁,她回看自己这一生,却觉得有点可怜——没结过婚,也没孩子,孤零零一个人。
张瑜1957年10月19日生在上海,祖籍山东肥城。她家境不错,父母都是体制内的高级知识分子,家里书香味儿挺浓。从小她就在上海的弄堂里长大,日子过得挺安稳。父母对她管得严,特别重视品德和学识培养。小时候的张瑜挺活泼,邻里街坊都喜欢她。她特爱运动,尤其是游泳,每天早上都去学校游泳池扑腾几圈,教练还夸她有天赋,游得挺好。
那时候她压根没想过当演员,梦想是做职业游泳运动员。可1973年暑假,命运给她开了个小差。她陪同学去上海电影制片厂试镜《一分之争》,结果导演刘琼一眼看中了她,觉得她清秀的气质挺适合角色。虽然这部电影后来没拍成,但这次经历让她跟电影结了缘。
1974年,张瑜初中毕业,正式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。那年她才16岁,啥也不懂,但对表演特别好奇。刚开始她演些小角色,1977年在谢晋导演的《青春》里演了个金阿燕,又在《啊!摇篮》里演了个延安保育院的老师梁燕。这两部戏让她有了点名气,观众和圈里人都觉得她演得不错。
真正让她火起来的还是1979年的《庐山恋》。这部电影讲的是个海外归来的女孩跟国内青年谈恋爱的故事,张瑜演女主角周筠。她在戏里灵动又可爱,特别招人喜欢。1980年电影上映,票房破了一亿,那时候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。电影里她换了43套衣服,全国的年轻女孩都学她穿搭,掀起了一股时尚风。张瑜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。
1981年是她事业的高光时刻。她凭《庐山恋》和《巴山夜雨》拿了首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、第4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、第2届文汇电影奖最佳女主角,还拿了个政府奖。一年内连拿四项大奖,她是头一个,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。那会儿,她不光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宝贝,也是整个电影界的骄傲。
张瑜的事业这么牛,但感情生活却没那么顺。她这一生就结过一次婚,对象是导演张建亚。1980年拍《庐山恋》时,她跟男主角郭凯敏演情侣,戏外观众都希望他俩真能成一对,可两人只是朋友。后来郭凯敏介绍她认识了演员焦晃,她常去焦晃家借书,就这么认识了张建亚。
张建亚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,跟田壮壮、陈凯歌是同学,年轻又有才。两人聊电影聊文学,特别投缘。慢慢地,张建亚对她动了心。1982年,他导的《红象》上映后挺成功,他趁势向张瑜表白,她也答应了。1984年,两人在上海结了婚。新婚那会儿,他们住在一间小公寓里,生活挺甜蜜。
可这段婚姻没撑多久。1985年,张瑜决定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学电影电视制作,想在事业上再往前走一步。张建亚不太支持,但也没拦着她。她到了美国,日子过得挺苦,每天学英语、打工,靠基金会资助才坚持下来。而张建亚在国内事业越做越大,拍了好几部成功的片子。两人的联系越来越少,感情也淡了。
1980年代末,张建亚去美国看她,两人聊了聊,觉得实在过不下去了,就离了婚。离婚后,张瑜想在好莱坞闯一闯,可一直没啥机会。后来她又去台湾拍了三年电视剧,还是没啥起色。她的感情生活也就这么停了,没再婚,也没生孩子。
1990年代初,张瑜回了上海。张建亚虽然跟她离了婚,但还是以朋友身份去机场接她。1993年,他请她演了自己导的《王先生之欲火焚身》,这电影没让她大红,可也算帮她稳住了脚。1995年,她开始转型做制片人,参与了《太阳有耳》的制作,这片子在柏林电影节拿了最佳导演银熊奖和影评人最佳故事片奖,挺厉害。
后来她还导了几部电影,比如2008年的《八十一格》和2010年的《庐山恋2010》。这些作品虽然没当年《庐山恋》那么火,但也看得出她的才华。她还做生意赚了点钱,在上海买了栋公寓,日子过得低调又体面。
到了66岁,张瑜还是一个人。她没再婚,也没孩子,张建亚倒是再婚有了家庭。她跟张建亚还保持着朋友关系,但感情早就回不去了。有次采访,她直白地说:“我这辈子蛮可怜的,命运对我不太眷顾。”这话听着挺心酸,她想要个家,可惜没实现。
如今她偶尔出现在电影节,穿着简单,气质还在。她说张建亚是她初恋,也是最后一个丈夫。这话挺感慨,感情这事儿对她来说,可能就是个遗憾。她一个人生活,家里放着年轻时的照片和奖杯,挺安静。
张瑜这辈子,真算得上是大起大落。她从弄堂女孩变成银幕女神,演艺事业风光无限,可个人生活却没啥着落。事业再牛,也填不上家庭的空。她的事儿让人不禁想想,成功到底是啥?事业和家庭,到底哪个更重要?
她用自己的才华给中国电影留下了经典,可66岁时,她还是觉得有点孤单。她的故事挺真实,也挺让人感慨。事业辉煌了,生活却不圆满,这代价是不是有点大?你咋看她的经历?欢迎在评论里聊聊你的想法。
天宇优配-国内前十的证券公司-股票杠杆交易平台哪个好-深圳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